很多冠心病被误诊了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主力军”——冠心病的防治意识更是当前的重中之重。“一旦身体血管狭窄或闭塞,心绞痛、心梗、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等恶性事件就会接踵而来,这一切也正是冠心病酿成的后果。”专家说,但目前很关键的一个问题是,对于冠心病的概念,不仅患者,甚至连某些医生都不能准确认知,这直接影响了冠心病的防治不能达到最佳效果。
专家表示,现在许多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在冠心病诊断方面奉行着“宁可错判一千,决不放过一个”的政策,轻易给病人带上冠心病的帽子。因此,每年有成千上万的人被误诊为“假冠心病”!然而,另一方面,有些表现不典型的“真冠心病”又往往被漏诊。
可是,如果连病情都不能准确诊断,又怎么能保证冠心病得到合理治疗呢?病人的生命何以保障?
专家介绍,临床上的冠心病分为有症状和无症状两种。有没有心绞痛是很重要的鉴别标准。其典型症状是在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寒冷刺激、过度吸烟及饱餐后,胸骨后会出现手掌大小、部位固定的,可能会放射到咽部、牙、腹背及左前臂等部位的压迫感、紧缩感或闷胀痛,一般会持续1—15分钟,阵发,在安静、休息、含服硝酸甘油或去除诱因后几分钟就好转;而不典型的心绞痛或无痛性心肌缺血也会出现阵发性的胸闷、憋气、心悸,通过心电图动态变化、24小时心电图监测(Holter)、平板运动试验等技术,可以综合判断侦查。
“最准确而直观的诊断还是冠脉造影,这依然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临床上的准确率可以达到99%,但这项检查是有创的,仍有一点儿风险,故不一定人人都能接受此项检查。”因此,专家认为,诊断冠心病就像破案一样,一定要掌握充分的证据,特别是对于某些不典型或证据不足者,宁可“诊断从宽,治疗从严”,即先不戴上冠心病的帽子,但先按冠心病治疗,同时进一步设法寻找冠心病的证据,指导选择规范的治疗方案。
随着春季的来临,气候逐渐转暖,也进入了冠心病的高发期。中医强调“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对动辄可能致死的冠心病,这个季节在“防”字上做文章尤其必要。
1、饮食有节
冠心病患者食物宜多样化,谷类为主,粗细搭配。多吃蔬菜水果,每天吃奶类、大豆及其制品,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食盐<5g/天)。食不过量,七分饱。
2、科学锻炼
坚持合理的运动。运动不仅有助于保持健康体重,也有助于调节心理平衡,消除压力,缓解抑郁和焦虑症状,改善睡眠。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有氧运动,如快走、爬山、打太极拳等,但过量运动对冠心病患者无益。
3、起居有常
冬季宜早睡晚起。按照《黄帝内经》睡眠理论,夜半子时为阴阳大会,水火交泰之际,称为“合阴”,是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时候,阴主静,所以子时(21-23点)进入睡眠状态最有益。睡眠姿态最好是正平卧或右侧卧。 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质量不高,会导致身心疲惫、内分泌紊乱、失眠多梦、食欲减退、烦躁易怒、血压升高等现象,所以切忌熬夜。
4、精神调养
人的精神情志是由心所主宰的,情志变化对心的影响最大。因此,七情失节是导致冠心病的直接原因之一。冠心病患者应学会放松,尽可能消除紧张情绪,保持有利于健康的心态。另外,冠心病、高血压患者要主动配合治疗,正确对待疾病,从而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