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长宁区卫健委主任葛敏走进《与“宁”有约》访谈直播间,介绍了长宁“十三五”时期在医疗事业方面的发展与成果;同时,对“十四五”期间长宁医疗将有哪些新举措作了展望。节目中,葛敏表示,在“十三五”期间,长宁区卫健委根据区委区政府的要求,着力打造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逐步提升服务能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长宁区户籍人口平均期望寿命达到85.32岁,本区常住人口婴儿死亡率0.39‰、孕产妇死亡率0%。此项数据显示,长宁的居民主要健康指标保持全市前列和发达国家地区水平。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投入下,“十三五”期间,长宁区属5家医院在医疗服务能级方面都有了比较大的提升。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经过几年建设,如今医院已顺利通过上海市三级乙等综合医院评审,被列入上海市首批25家区域性医疗中心。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通过上海市教委评审成为上海中医药大学第八家附属医院,成立光华临床医学院,成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区域中医(风湿病专科)诊疗中心。天山中医医院不断深化与龙华医院合作,成为上海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单位,康复科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医院中医综合性服务水平及医疗质量评分多年位列全市同级同类医院的前列。区妇幼保健院在“十三五”期间获产前诊断(筛查)中心资质,成为全市唯一一家取得“产前诊断”资质的二级医院。并获批首批“国家级母婴安全优质服务单位”,挂牌成为上海健康医学院教学医院。除了医疗服务能级的提升,长宁区也在不断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平台体系。依托区公共卫生联席会议、长宁区国家卫生区创建平台,健全部门协同、机构联动机制。完成2017年国家卫生区复评审工作,2018年高分通过国家慢性病示范区复评审。“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和“肝炎示范社区”工作持续推进,开展“脑瘫早期筛查与康复干预体系建设”、“长宁区儿童重点疾病筛查和干预管理”区政府实事项目,建立儿童健康问题筛查-转介-诊疗三级服务网络与管理机制。强化与公安、政法等部门和街镇的信息互通,按规范落实落实严重精神障碍服务管理,开展常住人口动态排查和在册患者全覆盖风险评估与分级分类服务。2019年启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模式逐步转向面向全人群全社会的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与干预,重点推进“医养结合”老年认知症社区综合干预服务和“心理顾问制”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和情绪障碍综合干预。社区卫生服务始终是长宁卫生的一张特色牌,在“十三五”期间,长宁区鼓励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深化“一中心一品牌一特色”建设,围绕老百姓最难、最急、最迫切的就医需求,推出各具特色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比如,天山社区的“白领医小时”项目和“天山美小护”项目,在全市率先试点了家庭医生服务亚健康人群和“互联网+上门护理”工作。周桥社区的“桃子姐姐”爱儿工作室,为解决社区儿童就医难问题,推进社区儿科标准化建设,与儿童保健融合发展,做到“医防融合”。华阳社区开展“健康呼吸园”项目,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提供社区康养服务。新华社区的“伤口护理”门诊,为社区各种复杂、慢性、感染性伤口提供换药和护理服务,新华的“心脏康复”的项目也获得群众的好评。程桥社区开设了“安宁疗护”特设病区,立足人文关怀,为晚期肿瘤和其他临终患者生命最后一程送上慰藉与安宁。同时,长宁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优秀家庭医生工作室培育项目持续推进,目前全区有27个优秀工作室。展望“十四五”,葛敏表示,长宁卫生健康系统将紧紧抓住“十四五”建设这一关键期,落实健康中国、健康上海、长三角一体化等战略方针,按照区委区政府“品质民生,病有良医”的要求,对标高水平建设“健康长宁”,建设与长宁区加快建设国际精品城区目标相匹配的、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智慧化、整合型、高品质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实现卫生健康服务优质、便捷、高效,为人民群众高品质健康生活奠定坚实基础。设置20项“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主要指标”